2005年11月13日

[轉貼] 亞洲大賽觀後感(上) - 曾文誠 - 2005.11.13

[轉貼] 亞洲大賽觀後感(上) - 曾文誠 - 2005.11.13

亞洲職棒賽結束,日本隊順利地將冠軍杯留下,南韓第二、台灣第三、中國最後,這樣的排名似乎符合賽前一般的預期,這樣的排名也反映出亞洲這幾個國家棒球水準上的差距。

那麼這差距到底有多大,可以用分數來量化嗎?好像不是那麼公平,如果這樣的話,那麼中國僅以兩分敗給羅德,興農牛卻被提前結束,看起來興農牛還不如中國聯隊。 不看分數,卻可以從幾部分來觀察其中的落差。

 觀念及經驗:其實這和比賽多寡是有關係的,中國大陸棒球進步了,這是明顯看得出來的,進步的地方很多,包括投手的控球力明顯提昇,還有野手個人技術,例如游擊手張玉峰守備能力真的不差,對韓之戰還露了一手行進間反手接球的動作,這個動作國手內野手能做到的恐怕也不多,但有技術之外的觀念也很重要,對興農之戰,第四局上半無人出局二三壘有跑者,當時教練團要求的是正常守備,但張玉峰接到許國隆擊出的緩慢滾地球還是硬往本壘傳,讓興農不但得分也沒有增加出局數,這些都是屬於觀念及經驗問題。

另外中國隊在本次比賽中數度無人出局進佔二壘,但最終沒有得分,重點應該在下一棒面對內角球時沒有觀念(或能力)將球擊往右半邊方向而推進隊友,這可說明為什麼中國隊在本次比賽當中其實安打打得不算少,但得分效果不高,而相反的羅德隊卻是以最少的安打得到最多的分數,不同的情況做不同的打擊策略應用或守備,這些可能都是目前中國和其他國家棒球存在的一些差距。

 球速及控球力:如果以140公里球速為一個基準點的話,那麼四支球隊分別亮相的所有投手平均球速來看,正好切割成兩大段,前半是羅德及三星,後半是興農和中國,有速度且以不同的位置進壘,變化球的威力愈更能顯現,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否則的話也只是能暫時疑惑打者而已,這也是中國隊投手可以在前幾局以變化球壓制打者,到四五局之後就不理想的因素,而這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牛隊投手身上,速度不夠面對更高階打者挑戰時,剋制力就明顯不足了,除非你有渡邊俊介那種「非人」的出手角度及控球力,而談到控球力,也能視為台灣投手,和日韓兩隊投手的另一差異,明顯的壞球會增加打者上壘的機會,而控球紅中更是增添對手長打的可能,羅德隊的三大王牌清水直行、小林宏之還有渡邊俊介,即便你從不接觸日本職棒,但這次比賽就足以讓我們了解能在日本職棒成為主力投手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基本的條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