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3日

[轉貼] 亞洲大賽觀後感(中) - 曾文誠 - 2005.11.13

[轉貼] 亞洲大賽觀後感(中) - 曾文誠 - 2005.11.13

揮擊及選球:投手和打擊的相對關係,講起來有點「雞生蛋、蛋生雞」,當一個聯盟的投手平均球速是落在130到140公里之間時,你很難要求打者在一夕之間就能揮擊中140以上的球速。

有人說羅德對興農牛的情蒐很完整,所以針對牛隊打者的弱點下手,但我的看法不是,清水直行和橋本將的配合,其實就只有主攻直球而已,外角低、內角高就讓打者頻揮空,這就是興農牛打者面對日韓投手的困擾,恐怕也是中華職棒多數打者的困擾,這也說明了好的投手可以使打者進步,而相對亦然,打者的選球能精準的話,不輕易的揮擊壞球,那麼就更能讓投手去要求他的控球力。 羅德隊的第一棒西岡剛在太平洋聯盟當中並不算頂尖的選球高手(四壞球保送排25),但即便如此,可以發現三星及興農牛投手要解決他,尤其比賽一開始時是多麼困難。選球、對速球、變化球的揮擊力及應變等,亦是我們視為觀察棒球水準差異性的重點。

守備:其實這是很自我比較的項目,和對手級數,能力無關,純就你的練習份量、技術有關,「失誤多的一隊是輸的一隊」這是句老話,也完全印証在牛隊對羅德及三星的比賽當中。

興農牛隊全年總失誤次數是120次,在國內比賽時還看不出嚴重性,因為其他五隊失誤率也不低,但到了亞洲大賽卻暴露出這樣的缺失、因為他碰上的是低失誤率的交戰對伍,三星隊一年打126 場失誤僅有86次,羅德隊一年132場,失誤更誇張的低到僅有51次,難怪能拿下4個內野金手套。

而把範圖擴大到美職,世界大賽冠軍得主的白襪隊162 場也只有84次失誤,這說明了好的隊伍守備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守備失誤總數遠低於全年總比賽場次,而興農牛是台灣第一的球隊,但它的失誤卻高於比賽場次甚多,也反映台灣球隊的現況,因為守備最好的兄弟隊仍高於全年的100場比賽(102次),而最不理想的獅隊竟高達136次,和羅德比較,比賽場次少了32場,失誤竟多了85次,即便扣除場地等因素,仍是非常可怕的數字,而這個數字說明了我們常久以來忽略守備重要性的事實,還有,當你和別人擺在同一個場地評比的差距點,宣銅烈那句:「我們不會讓守備能力差的選手上場。」的話值得我們深思。

規模:其實這是再現實不過的問題了,什麼樣的規模制度競爭力產生什麼樣的運動水準,真是再現實不過了。

從比賽總場次談起,大陸聯賽、中華職棒各六隊,每隊一年的比賽總數分別是30場、100場,韓日職棒則是八隊及十二隊(兩聯盟),例行賽每隊一年要打的總場次各是126場及132場,場次不同自然累積的比賽經驗各異,而為了應付這麼多的比賽場次,勢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包括場上比拼的選手、教練,還有後勤支援。所以二軍制度的產生也使得人力需求源源不絕,相對的也使得競爭力增加,技術水準大大的提昇,本次亞洲職棒大賽看日韓兩隊先後兩次的交手,不管輸贏光是兩隊先發、中繼加後援的投手車輪上場,那種質量俱佳投手陣容,不得不再說上一句、什麼樣的規模、制度及競爭力產生什麼樣的運動水準


沒有留言: